耐性是置富的必要特質,3個方法提升耐性,令你慢慢富有

耐性是指人們在面對不適當或不舒適的環境時能夠忍受或堅持下去的能力,只有足夠耐性的人才可以憑著正確又舒適的方向一步步慢慢變得富有。富有指的是人們擁有足夠的財富或資源,使他們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 有錢人都比較有耐性? 富人一般都比窮人更有耐性,因為耐性和富有之間有很密切的關係。人們如果有足夠的財富或資源,就能夠更容易地忍受或適應不適當或不舒适的環境。例如,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錢,他可以買一個空調,這樣他就不會受到高溫的影響了。同樣,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資源,他可以搬到一個更好的區域,這樣他就不會受到污染的影響了。 然而,置富也可能會降低耐性。如果一個人過於依賴財富或資源,他可能會對不適當或不舒適的環境有過高的期望,並因此無法忍受或适應。 因此,耐性和置富之間存在一個微妙的平衡。置富可以幫助人們更容易地适應不適當或不舒适的環境,但過度依賴財富或資源可能會降低耐性。 5個良好的耐性幫助置富的原因 培養耐性可以幫助置富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更好的投資決策 沒有耐性的人下決定都比較急速,未能全盤考慮手上的資料就下決定,可能受到羊群的心理影響,良好的耐性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控制情緒,避免因恐慌或焦慮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更好的商業預測: 耐性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預測商業趨勢,因為他們不會被短期波動所干擾。 更好的負擔管理: 耐性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負擔,因為他們不會被壓力所干擾。 更好的冒險投資: 耐性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面對風險,因為他們不會被恐慌所干擾。 更好的長期規劃: 耐性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長期規劃,因為他們不會被短期困難所干擾。 通過培養耐性能夠讓人們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情緒,避免被短期困難所干擾,能夠更好的投資,預測商業趨勢,管理負擔,冒險投資,長期規劃,進而幫助置富。 意識調整: 通過學習正面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可以幫助改變對不適當或不舒適環境的看法,增強耐性。 身體鍛鍊: 通過適當的運動和體能訓練,可以提高身體和心理的抵抗力,增強耐性。 減壓技巧: 通過學習減壓技巧如冥想、呼吸技巧、深度放鬆等,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增強耐性。

我無買股票

無論任何人問我,我都會答,「我冇買股票。」 在我初初學投資的時候,投資書從不離手。令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都不約而同地跟我談起股票來。以下的對話內容可能你都聽過: 「學咗咁耐,有冇睇啱邊隻呀?」 「近排個市升咗好多喎,你有冇入呀?」 「尋晚又賺咗幾萬蚊!」 但當你發表意見的時候,他們會答: 「你嗰隻唔會升嫁!」 「近排唔係炒依樣喎!」 「你睇下我依隻得唔得?」 其實,從同事或朋友交談中,大概了解到散戶的投資心理,從而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賭仔—「贏咗一蚊都大大聲講出口,輸咗就唔見人!」 專家—「無論你買咩股、咩產品,佢哋都好似睇過曬,都可以畀到意見,一眼就睇到你買既產品唔好!」 老散—「一知你學過投資,就當你係專家,咩股票佢地睇啱都走黎問下你!」 如果當你剛學投資,他們的看法一定會影響到你的想法和決定。就算你已經有些微的投資經驗,聽到別人批評你所買的股票,你便會無意中想多很多。 如果「賭仔」跟你說,「我尋晚一晚賺咗十萬!」但你看看自己手上的股票停泄不前,甚至倒跌,你或許會想,「我係咪應該放咗隻股,轉買佢嗰隻呢?」 如果「專家」指,「你買既股票唔會升架啦,巿場近期熱炒其他版塊,介紹你買第二隻啦!」你又會不會懷疑自己的看法,繼而轉股呢? 如果「散戶」問你,「你點睇隻0999呀?」你可能都會替他睇睇,因為難得自己變成「專家」,心理上都會想給意見。當你的朋友照單全收,但該股卻不如所願的走,結果輸錢就會賴在你身上。。。。 為避免以上情況發生,我建議大家一律回答,「無買股票」。 除非你真的搵了一個願意互相成長的伙伴,一同理性討論。  

一心諗住做老闆

買股票等同自己做老闆。 如果你沒有任何做老闆的經驗,讓我帶你簡單地想像一次。 首先,你現時手上有一筆資金,想經營一盤生意。不論是創業或是頂手其他生意,在你真金白銀投放資金進場前,第一步當然會先做資料搜集,進行背景調查,研究行業前景,競爭對手,每年的利潤,有何潛在問題。 其實,買股票都是一樣。你買了某個股,就等於做了該公司的股東。那麼你做股東前,你要了解的範疇其實都是相類似。 之後,到了你真的買了該間公司,營運中,你會否每日都想出售公司,每日打去agent問自己公司值多少錢?答案顯而易見。 Warren buffett的師傅- Benjamin Graham曾經打過一個比喻。他將股價比喻作「巿場先生」: 「市場先生」每天會給你一個報價,想買你的股份,或者把股份賣給你。當他心情好的時候,報價高一點。心情差的時候,報價低一點。他不介意你是否理會他,就算你不買,明天他還是會報價給你。但要記住,市場先生是用來服務你,而不是用來指導你的。如果他報價很低,你可以趁機買入佔他便宜。如果他的報價過高,而你又決定買入,蝕的只是你自己。所以,如果你沒有比「市場先生」更懂這股份的價值,那你不該跟他玩這場遊戲。 套用「市場先生」的比喻,當你在第一步投入資金前,必然要比「巿場先生」更了解你的公司才作投資。如果價格低過你所想,買就對了!如果價格太高,不要理會就好,因為你有信心你的公司有前境,可長期經營。 最後,你可能會問,何時才賣出公司呢?答案有兩個,第一就是公司已經長期虧損或者有大的長遠不利因素,第二就是你找到一間更好的公司作投資 。 所以話,要做老闆,不難。要買到賺錢的公司,郤不容易。

誰是專家

香港既教育制度,由細到大都叫我地尋找權威同專家,喺屋企要聽父母講,番到學校要聽老師講,有法律問題要搵律師,有醫學問題要搵醫生,要投資梗係搵投資專家。 我大學嘅時候讀風險管理,大學課程入面交有好多唔同深奧嘅理論,我自己呢…….就當然冇學識啦,當我畢業嘅時候,我相信係有人可以掌握到呢啲理論,而且作出一啲正確嘅判斷,而依啲就係我所想嘅投資專家,專家們會喺唔同嘅渠道去畀消息你,包括:電視新聞、報紙、網絡、甚至透過其他人嘅口中去傳訊息畀你,當時二十歲左右嘅我,因為學到係投資知識唔算多,或者可以話直情係冇學過,所以盲目跟從專家嘅意見或者佢哋所講嘅消息去買股票,我相信大部分散戶都會經歷過呢個階段,之後結果係點都唔使再講啦,你自己都會明。 就係因為跟過呢啲投資專家意見那個股票,損失慘重,令到我有一段好長好長嘅時間都冇再將啲錢做任何投資,依家望番轉頭,損失既時間可能畀我亂投資所做成既金錢損失更大。 去到我近排重新開始學投資,學左一個月,大概睇左二十本唔同作者既書後發現,投資係冇必勝既秘笈,每一位大師都有佢哋獨特嘅方式,佢哋用佢哋嗰套可能會得到好大嘅回報,但值得反思嘅係呢一套可唔可以完全套落喺你嘅身上,而你做到相同嘅投資決定。 或者我舉個例子,假設依家有個科技可以令到你知道曬巴菲特以前每一個決定嘅原因同思考方式,畀你學曬佢所有嘅嘢,你都唔可以同佢做得出一樣嘅決定,因為我哋每個人有唔同嘅成長背景,工作,興趣,甚至係唔同嘅家庭壓力,而依啲構成左依家嘅你。 所以當有專家同你講a股會升我會長期持有,佢係一隻優質股,但你唔會知道個專家喺咩價位入,持有幾耐,咩價位會放,或者有啲咩因素會影響令到佢放,咁如果以上咁多嘢你都唔知嘅時候,咁你又點知道跟佢買會賺錢呢? 如果你跟佢買,你有冇信心all in,當然,我唔係叫你投資要all in 落一種資產到,個問題係你有幾大既信心去咁做,而係當你好了解一項投資既時候,你先會有信心all in,唔理情況係點,達成目標。 咁要投資又唔可以聽專家講可以點呢?個答案就係聽你自己講,只有你令到自己變成專家,為每一項投資,每一個決定負責,係失敗後找出原因,不停提升自己,建立自己嘅一套投資哲學,先係唯一既方法。 拎起本書去學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