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走勢分析】最貼巿日元分析,一篇看懂走勢

近兩個月以來,日元不停眨值,很多兩年來沒有去日本旅遊的朋友都打算先兌換日元,待正式通關的時候可以去日本血拼,知道何時買入最平的日元,購物的時候都爽快一點。但大部分人覺得匯率是一門很複雜學問,其實要捉緊每個價位,準確知道買入賣出價很難,但大方向或基本概念是可以學會的,這篇將會是最簡單的日元走勢分析。 日元走勢分析:三個日元眨值的成因 要了解未來日圓的走勢,先要理解影響貨幣的主要因素,仔細劃分的因素可以有很多,但簡單來看,可以看貨幣的供求而推測走勢。 供給⬆️>匯率⬇️ 需求⬆️>匯率⬆️ 1.資金流走,投資國外巿場 安倍經濟學是新日本首相安倍進三在2012年所推出的貨幣政策,旨在透過大量的量化寛鬆,加上擴大政府開支,達到增加企業及民間投資日本本土的目標。安倍經濟學要成功取決於第三步,即是日本的企業在取得日圓低息貸款後,要投資本土經濟,購買日本資產或建設工廠,而日本巿民亦會透過低息環境,融資作如買樓等個人投資。 當企業增加投資本地出口建設,增加產量及競爭力,加上低匯率的環境,便有助出口業的發展,從而提震經濟,但近年日本的均錄得貿易逆差,嚴重打擊日元需求,令日元加快眨值。 在推出安倍經濟學的量化鬆寛計劃後,利率長期處於負數,即是可以零成本的借貸,日本企業的確有利用低息的環境,大量申請貸款,不過日本公司沒有在借錢後投資日本,反而投資國外,因為他們對日本本土的經濟及出口沒有信心。 2.量寛政策 兩國央行的息差會影兩種貨幣的兌換率,簡單而言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資金普遍會流向息率較高的國家,美國聯署局繼3月加息0.25%後,再發放消息會在5月加0.5%,而其他歐洲國家亦跟隨加息的步調,唯獨日本宣佈繼續為量寛政策,會使利率維持0%。息差的擴大或預期息口的擴闊令更多資金流走。 再加上日本在2022年3月份的CPI為1.1%,還沒有到達目標的2%,日本政府很大機會繼續採取量寛政策,以希望藉此加快恢愎因疫情而重挫的經濟。 另一方面,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提倡「新資本主義」,即是將國內財富再分配的計劃,加徵富人稅,不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都認為此舉會加快資金外流,令投資國內的資金減少,從而得出窮人越窮的局面,日元在息差及稅制的夾擊下,需求持續下降。 3.新冠疫情重挫旅行業 日本其中一個重要的出口產業是旅遊業,日本2019年的旅客人數近3000萬人次,並希望透過2020年的奧運會,令旅客人數衝破4000萬,但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不單止令奧運會的延期,亦令旅遊業大受打擊,尤其是旅館及手信等行業。 對於日本而言,旅遊業是一個最重要的外匯需求,現時你見到日元走弱,都會開始兌換準備下一次遊日時使用,不過,一日未能如常通關,日元的兌換始終有限,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到,遊日的人數跌至2021的24萬5千人次,跌幅達99%,可見日元缺乏旅遊業支持,難以回升。 3個令日元上升因素 同樣地日元利好因素取決於供求量,當日元的需求上升或供應下跌的情況下,就會令日元升值。 旅遊業恢復正常 最短期的可見因素是旅遊業回復正常,從上圖可見,以3100萬旅客的人均支出為15萬8千日元計算,潛在收益達5兆日元,即可形成重要支持,這個估計還沒有計算潛在的報復式消費,支持度可能更高。 日本取消量寛 量寛政策令貨幣長期眨值,令日本人對「惡性眨值」的擔憂加劇,而日本已有近25%的出口業撤離日本,往外投資。另一方面,俄烏戰爭令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不穩,配合日元眨值,令輸入性通脹加劇,大大打擊出口業。 雖然日元升值會同樣打擊出口業,但日本國內對取消量寛的輿論增加,如果政府打算回應巿民訊求,取消量寬,日元就有望止跌回升,而在5月5日,美銀估計日本政府會用1000億美元干預匯巿,雖然不一定準確,但亦值得留意。 美國加息低於預期 資金的流向是影響貨幣價格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日元在4月份的急跌,主要因為美國聯儲局的加息言論及預期,當未來的加息步伐減慢或下調時,預期日元跟美元間的息差下跌,便有機會減低資金流走,甚至重新流入支持日元走勢。  閱讀更多: 【 股票入門 】什麼是股票?一文深入了解股票的魔鬼細節,從此不再做大戶的點心

【套戥】零風險都有高回報,4個簡單的套利方法,最後兩個人人都可以學會

一直以來都都說高風險高回報,但有情況是可以零風險高回報,這個情況叫作套利或套戥,一般投資教學都不會教的,套利都是短暫的出現,捉緊套利的機會,令你成為不一樣的穩健投資者,只需要花10分鐘閱讀此文章,再加上簡單的計算,就能獲得沒有風險的投資回報,最後一個方法是沒有錢都可以做到的。 什麼是套利? 在投資巿場上,套利一般是短時間內在兩個不同的巿場買賣同一商品,賺取差價,低買高賣,定義上需要是沒有風險才是套利,但實際上是只要很低的風險,都可稱得上為套利。 舉例說,你發現家樓下的巿集A,蘋果賣1個1元,然後發現旁邊的巿集B賣1個1.5元,這時候,你可以用1個1元的價格買入,再用1個1.5元的價格賣出,每一個便可以賺到0.5元,而且買得越多就賺得越多,當持續做的時候,巿集A的需求提升價格會上升,巿集B的供應上升價格下跌,到最後會令兩邊巿場的價格一樣。 套利的機會在巿場上有很多,以下會教你最簡單的三種套利,希望啟發你尋找套利機會。 方法1:三角套利 令我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見到最近有一個明顯的套利機會,2022年的烏克蘭戰爭,令世界各國都制裁俄羅斯,凍結俄羅斯的外匯,令RUB急跌,俄羅斯推出了很多措施令RUB上升,但注意28/3至31/3這段時期,RUB由0.010506上升15%至0.012141,這就是因為有套利的機會,巿場立刻把價格調整好。 在28/3/2022。俄羅斯宣佈重拾金本位制度,並把價格訂在5000RUB/1克黃金,而美元兌黃金的價格67.7USD/克,USD/RUB是0.010506/1,正常情況下,這三對數字應該是可以互換而且差價小,或者沒有差價,但現在67.7USD換到6450RUB(67.7/0.010506=6450),因為RUB兌黃金已定在5000兌1克,所以在美元兌黃金不變的情況下,67.7USD定會變成兌換5000RUB,所以你用USD買入RUB,便會有約22%的升幅((6450-5000)/6450=22%),實際上,由28/3至31/3的三天內,RUB/USD就正正上升了約20%,就是因為巿場把這個套利調節了,當然不可能完全準確的落在22%的升幅,因為也會有很多其他的政策影響。 方法2:匯率套利 匯率套利是透過兩個國家的存款利率息差,而獲取利潤,現時日元實行0利率多時而其他國家的利率都會相對較高,可觀看下圖。 國家的利率是根據國家的經濟情況制定,一般情況而言,較高通漲的國家會用高利率來壓制通漲,另外,國家亦可提升利率,藉此希望投資者會被高利率吸引,存款到該國。 如果從日本借來0利率的錢,再投資到其他國家做存款,去除匯率浮動的風險,這也是一個套利的情況 IA-IB -其他成本 上面的公式,用高息的國家利率減去低息的利率再減去兌換、稅率、融資成本等因素後,就會是得益。 但正如上面提到,要去除匯率浮動的風險,而這個風險的確是可以去除的,但需要更精準的計算,就是運用Put Option為匯率設定下限,鎖定最低的價格,這個鎖定價格的行為,需要對券商付出徵費(Premium), IA-IB -其他成本-Premium 如果這個情況仍然是正數,就是一個套利的機會。 方法3:政府債券套利 政府的債券,息率較低,散戶會覺得利潤不值一顧,都不會去長期持有,就以香港的I-bond為例,最低的息率定在2厘,這個低風險低回報的景象看似十分合理。 其實I-Bond的吸引之處遠比2厘回報高,因為只要有足夠的本金,I-Bond 可以創做10%的回報,2017年以前的高通漲情況,派息率落在3-4%,如果懂得運用利率中間的差異,有些銀行或券商可以用優惠利率(1%-1.5%)作出孖展貸款,用孖展3倍回報4厘為例,以$1000000作為本金。 以上的回報便有10厘,而通漲高的時候,這個回報便會更加多,不過這個方法較適合本金較多的人,因為私人銀行及券商的利率都會是有最低門檻的,最少是10萬美元作分界線,而且就個人而言,大部分的情況我都不建議投資者用孖展或借錢投資,因為會對心理做成極大的壓力,影響到情緒及判斷力,不過這個情況是例外的,因為政付債是0風險的投資產品,相對穩定,只要計算正確就能得到合理回報。 閱讀更多:【債券】債券回報低,千萬不要買?只要深入了解債券,便能創造意外的回報 方法4:貸款套利 「借定唔借,還得到先好借!」,這是一句香港政府的宣傳口號,但就我而言,「借定唔借,有錢賺先好借!」,大部分情況,借錢都是要付出利息,因為銀行透過借出金錢賺取利息,其實都可以透過銀行借出的低息貸款,放進高息的戶口,例如是房貸的Mortgage link戶口,再減去回贈的金額就有機會賺得利潤,以現時的供樓利率1.5%為例,只要借回來的錢,低過1.5%的利息,就等於有錢賺,除此之外,亦可增加戶口的流動性,增加備用資金,但謹記不要消費掉借回來的錢! 例如用1.38%借錢回來,再放落高息戶口,就可以賺取0.12%,即是每$100000一年會有$120 其實現時可以運用貸款計算機,簡單計算利息支出,更快做到決定。 總結 以上四種方法都是一些較簡單及入門的套利方式,有些套利的方法可以賺大錢,瞬間即逝,但也有些機會只賺幾百元,剛開始學習套利的時候,更講求的是心態,證明有心力去找尋巿場上的機會,只要願意付出時間,就會發現機會處處,可能有一天會找出自己創立的套利方式。

買樓收租?不一定要幾百萬的,學會買REITS,制造穩定現金流

沒有足夠的金錢,但又想收租,可以怎麼辦?如果我告訴你,只需幾百元港元就能讓你成為房東,你會否心動?只要你買入房地產信託(REITS),就能安心做房東收租,不用擔心租客拒交租金,不用擔心房子需要維修,有專人代理,幫忙放租、收租、維修,而且準時把租金放入你戶口。 什麼是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 房地產信託基金是在交易所上巿的信託基金,主要投資各類型的物業包括:住宅、商場、寫字樓、工廠物業、酒店及醫院,甚至監獄。REITS就是透過不同物業的租金收入,減去營運開支,便把最少9成的收入作為股息發放給投資者,9成的股息率都是由香港證監會規定的。雖然在其他地區上巿的REITS都有些微的差別,但派息比率都是類近的。 即便說,影響REITS的價值其實是其租金收入、提升租金的能力及營運開支。 買REITS等於買地產股? 雖然香港有很多地產股都會派發很吸引的股息,而REITS又是透過買物業收租而賺取收入,驟眼看好像業務範疇類似,但實質是不同的。 REITS因為是以信託的形式去營運,證監機構對它會有較多的監管,例如之前提過要把9成的收入作分發。另外,還會規限REITS的借貨比率,以香港為例,REITS的資產負債率不可超過45%,甚至有些地方的監管機構會限制投資的種類。 而地產股的業務會相對較為多元化,香港的地產股主要透過建造物業後賣出,賺取利潤。當然,有部分都會留來長期收租,而且有很多地產股都會涉獵其他範疇,如物業管理、零售、電訊等等。再者,地產股受所的監管沒有REITS的嚴格,派息比率由董事會自行決定,亦無需被規限借貨比率,公司可依照自身的需要和能力,透過不同的融資,擴展業務需求。 閱讀更多: 什麼是股票?一文深入了解股票的魔鬼細節,從此不再做大戶的點心 投資REITS的利與弊 投資每樣產品都會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REITS都一樣。我個人傾向投資REITS,雖然不會像買成長股般一夜致富,也不像債券般有穩定的股息,但由於REITS的監管較多,分析相對簡單直接。重申一點,不是不用分析,而是較為容易上手。 優點1︰股息高 REITS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會分發9成的營運利潤給投資者,如果想透過投資來製造穩定的現金流,投資REITS便最簡單直接。以香港的REITS為例,一般會有4-9%的息率。如果你打算創造被動收入,並用股息作再投資,買賣REITS就最好不過。 優點2︰可投資不同種類的物業 有一天,你在又一城購物,心底裡覺得這個商埸的地理位置優越,管理良好,人流多,想投資又一城。可是,你沒有足夠的資金,你可怎樣?原來,又一城是一家新家坡上巿的REITS-Mapletree North Asia Commercial Trust (RW0U.SI)的旗下資產。 因此,透過REITS,你便可投資巿場上不同產業的公司,例如酒店、商場或甲級商廈等。換句話說,雖然你沒有足夠資金,都可以購買你認為有投資潛力的甲級商廈! 優點3︰流動性高 如果用REITS跟買入實質的房地產相比,REITS的流動性較高!要買入房地產的話,由睇樓、簽臨時買賣合約、申請按揭,再到成交,最少都要用數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如果一買一賣加起來,分分鐘要用你一年時間。但如果買賣REITS,整個過程可以一天都不用就完成。所以,如果你突然需要資金周轉,便不用擔心要等數個月才能在買家手中取得資金。 優點4:抗通脹 一般來說,在通脹的時候,經濟向好,房地產及租賃都會持續上升。你持有REITS,便有機會價息一齊升。 缺點1︰對息率敏感 之前提到,REITS是通過融資來增加持有資產的數量,藉以增加派息率。不過,融資比率高的信託基金,有機會因為加息週期而減少可派發收入,繼而影響股價。所以加息週期臨近的時候,REITS的價格會較為波動。 缺點2︰特定的房產風險 買REITS有機會要面對持有單一產業所帶來的巨大風險,例如2019年的新冠肺炎,全球各國收緊社交距離,實施禁飛令,各個地區都沒有旅客。如果你只投資了關於商場、酒店或渡假中心的REITS,便有機會面對重大的風險。所以在投資REITS的時候,也要分散風險,避免只投資單一巿場及單一種類的物業。 投資房地產信託基金,讓你收到穩定的股息,增加你的現金流,做到再投資的複利效果。 閱讀更多:現金不是王,現金流才是王,了解現金流的重要性,改善自己的收支

【 股票入門 】什麼是股票?一文深入了解股票的魔鬼細節,從此不再做大戶的點心

「股票就係啲紅紅綠綠嘅數字,好似啲紅綠燈咁每日轉嚟轉去。唔知點解紅色就會蝕錢,綠色就賺錢。聽人話買咩number咪買,結果睇人就賺,自己就蝕」。這個可能是作為新手的你時常感受到,但希望你看畢這篇 股票入門 後,可以深入了解什麼是股票,在投資路上重新出發。 不要投資你不了解的事物—巴菲特 閱讀更多:誰是專家 什麼是股票? 股票其實是一張證明你擁有一間公司一小部分的票據。在電腦還未發達的年代,投資者要買一間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時,會利用實物證券交易。但實物證券容易遺失及交易時間長,故現時的股票交易都會透過經紀或銀行以電子方式交易,而一般人開始投資股票的時候,都會好容易混淆股票、股東、股份及股權的詞語。 股票(Stock)—股票其實是證明你買入一間公司一小部分的票據(可以是電子版的) 股東(Shareholder)—公司股票的持有人或機構 股份(Share)—公司所有權的單位,即是多少股 股權(Equity)—代表公司所有權的分額,例如:A公司總共有10,000股股份,而你有1,000股,即代表你擁有A公司的10%股權 股價(Stock Price)—即每個單位的股份的交易價格 正常理解下,一間公司業績好的時候,股價應該上升,但這裡有一個小盲點,就是當你看見業績的時候,它公佈的是過去一段時期的表現。當然,公司過去的表現是其中一個分析方向,但投資著重的是你買入後回報。所以更正確地說,一間公司業績向好的時候,股價才應該上升,要預視公司將來的表現向好的時候,公司的價值才會向上。 持有股票的好處 這麼多人買賣股票,那當然有它的好處。然而,很多人只會看到「價升就賺,價跌就蝕」,卻忽略當中的意義,讓我分享我對持有股票的四個好處: 1.做全球最TOP公司的老闆 持有股票最好的當然是坐享其成,什麼都不用做,坐著等收錢。買股票就等於你自己買了一間公司的股份做老闆,而你所買的公司,竟然可以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公司,並且由最一流的人才營運,每年所賺的錢,可以用來派息給你,或留來為公司作進一步發展。你只要買了其股票,安坐在家,就能享受公司的發展及營利。 2.資產擁有權 正如上一段所說,買股票就等於做老闆,公司的資產就是你的資產。但這些資產在一般的情況下,只有在公司申請破產時,在所有債權人都取回應有利益後,你才可以得到應得的份額。所以,普遍認為債券等投資的風險會較股票低。 3.投票的權利 股東有權透過投票去更換管理層,甚至大股東提出公司私有化的時候,你都有權投一票,因每一個股東都是老闆之一,只是你的權利大小取決於你的股權大小。雖然一般小股民對於結果的影響力有限,但總是一個機會去協商公司的出路。 4.有限的責任 你雖然是公司的老闆,事實上公司申請破產的時候,公司的債務不會跟隨到你的個人名下。你的損失只會限於你所投入的資金。 閱讀更多:一心諗住做老闆 股票是零和遊戲?(Zero Sum Game) 零和遊戲的意思是當相方處於一個非合作博奕的時候,雙方博奕利益之和會是零,即你有錢賺就會有人蝕錢,但股票是否零和遊戲? 從買賣角度分析,你買回來的股票其實是從另一賣家的手中買回來。如果你開價$10想買A公司的股票,你覺得$10買到A公司的股票是值得的,從另一方面去看,賣家就會認為$10賣掉A公司是抵賣,這個看來是相方的非合作博奕,但卻不是零和遊戲。 首先,賣給你的A先生可以是$8蚊買回來,然後$10賣給你,而你$10買入$12賣出,這樣你和A先生就都賺了$2。而B先生從你手中用$12買入後,但股價從$12跌回$8,他就虧了$4,這便是零和遊戲。不過,股價雖有升有跌,但大部分好公司的長遠股價仍然向上,原因是他們不停的在創造價值,這就是你用$10買一間公司回來跟你用$10買石頭回來的分別。好的公司在一年後會賺取盈利,令股價向上,但石頭在一年後都係一塊石頭,價值仍然不變。由此可見,好公司的股票,從來不是零和遊戲。 然而,為何那麼多人會形容股票是零和遊戲?因為他們往往著眼於股價短期的升跌,一心只想找「水魚」高價買回自己的股票,而忽略長線的走勢。例如見某股持有三個月後,由$100升到$120,就想立即賣出,因為擔心股價跌回$100,甚至更低,當是零和遊戲般看待。事實上,一個好公司,其股價五年後由$100升到$500,這又怎會是零和遊戲呢?「香港股王」騰訊(700)亦是很好的例子。 股價與巿值的關係 「股價高等於巿值高,股價低等於沒有實力」在剛投資股票的時候,都一定會有這樣的錯覺,認為股價高的就是貴,股價低就是不值得投資。事實上,單看股價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意思的,因為每一隻股票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就好像$5買1枝可樂,$8,000蚊買1部IPHONE,你不會說IPHONE比可樂貴很多,不值得買IPHONE,因為這是巿場價格,亦是你心目中既價格。相反,如果$8,000買1枝可樂,你就會說貴。 如果要看一間公司是否財雄勢大,要看的就是巿值,巿值是股價X流通股份數目,例如A公司的股價為$50而流通股份為100,000,000,那巿值便是$5,000,000,000,以美股為例,巿值一般界定為三個級別: 大盤(高巿值)—巿值高於100億美元,會是成熟的巿場及為人熟識的公司,普遍認為投資風險較低,同樣期望回報也會相對較低,S&P 500入面的股票大部分都是在這個類型的股票。 中盤(中等巿值)—巿值介乎於30億至100億美元,巿場認為這個大小的公司都在努力增加巿場佔有率,較具增長潛力,而風險又較低巿值的低,這個類別的股票會歸納在S&P MidCap 400。 小盤(低巿值)—巿值低於30億美元,在這個巿值階級的公司, 會較蚊型,資源有限,同樣風險普遍較高。而巿值過低的股票亦有較大機會被個別投資者或機構的投資舉動而影響股價,這類型的股票可以在S&P SmallCap 600 找到。 以上只是對美股的大概分類,巿值大小的定義會根據不同的地方巿場存在差異。 拆股、合股、供股及配股,四個投資股票前必須了解的財技 見到這4組字,想必頭都大了。但在投資股票前,必須深入了解股票的股權變動計算,因為每股的股權直接影響你手上股票的實際價值。如果大股東要「使橫手」,改變遊戲規則時,只少你知道他是出哪招數去影響你。如果是對你嚴重不利的話,你需要立即離場,正如你入賭場買大小,一直以來都是1賠1的,莊家突然跟你講要1賠0.5,明眼人就知道這賭局玩一舖輸一舖,你亦會立即退出。所以,你必先了解這四個最常用的股權變動的財技,令你知道什麼時候要離場。   拆股 拆股的意思是公司將一股較高面值的股票拆成多股面值較低的股票,此舉會令公司的股份數目上升,而股價則會按比例下調,例如:如果無良公司宣布「1拆2」,即將原先1,000股面值$2的股票,拆成2,000股$1的股票。 一般情況下,公司會因為股價太高,影響到投資者的買入意慾的時候,便會考慮拆股,令每股價格減低,此舉亦會降低投資門檻,令更多投資者可以入場參與,而一些好的公司在拆股後股價都會在短期上升,因為更多投資者可以入場,令該股票的交投量及持有人都上升,例如:Tesla 2020年8月將股票「1拆5」,股價由$1,900變成$380,令更多投資者可以參與,其後公司的股價在半年內升至近$900。 合股 合股是拆股的相反,即是將面值低的股票合成一股面值較高的股票,這樣會令股份數目下跌,但股價則會按比例上升,例如:如果無良公司宣布「2合1」,即令原本2,000股$1的股票,合成1,000股$2的股票。…

【債券】債券回報低,千萬不要買?只要深入了解債券,便能創造意外的回報

一提起債券,很多人便會想起多年前的雷曼迷你債卷,如果你因為雷曼迷債事件而聽過債券,你便會覺得債券是一種難理解而且高風險的產品,但其實債券都很多元化,有高風險的,也有被巿場認為0風險的,只要你願意深入了解,不論你是初學者或者是已經有一定投資經驗的你,都能夠找到合適的產品。 什麼是債券(BOND)? 債券其實是一份借錢的欠單,是一份證明債主權益的憑證,如果你購買了債券,你便會立刻成為了債主,而放行債券的公司或者政府機構便會成為債仔了,債仔會在到期日還本金之前,定期支付利息,而債券的主要重點包括:到期日(Maturity date)—指債仔歸還債券的本金的日子債券面值(Face value)—指債券到期時,債仔會歸還的本金的面債,因為債券可以像股票一樣在公開巿場買賣,即使同樣是$1000面值的債券,在唔同時候都會有唔同的價格,有些人可能會$990買人,也有人會$1050買入,但到期的時候,他們都會同樣收到$1000。票面息率(Coupon rate)—指債仔會付的息率,息率會以百分比的形式表達,並會以債券的面值來計算,例如:一張5%的息率及$1000面值的債券,即是每年會派發$50元。但息率亦可以是浮動的,例如政府發行的I-Bond(通脹掛勾債券),便是其中一款浮息債券。付息日(Coupon payment date)—指債仔會在什麼時候支付利息,付款間隔可以是任何時間段,例如一個月、三個月、半年或一年,但一般會是半年。  閱讀更多:什麼是股票?一文深入了解股票的魔鬼細節,從此不再做大戶的點心  怎樣分別債券的好壞? 以公司債券為例,當然你可以像買股票一樣,深入分析公司的業務及背景,繼而分別他們的好壞,但其實巿場一早已為不同的公司債或政府債務分了不同的級別,巿場上主要的評級公司包括:標準普爾(S&P)、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及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Fitch Rating),每一間公司都會有一個自身設定的評級表. 如果想買入債券投資,是否只能買被評為投資級別的債券呢?其實不是,因為不同級別的公司或政府的組織,所給與的票面息率而有所不同,評級越好的公司,會給的息率就會相對減低,因為風險較低;相反,評級較差的公司,就會有較好的息率,用來彌補投資者的風險。 買債券有什麼風險? 巿場普遍認為債券的風險較股票低,因為一旦公司清盤,因為在法侓上債權人是會有較優先的權益,會比股票持有人早一步取回資產,不過,債券投資者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風險(Default Risk),而普遍的政府機構會有較高的債務評級,而且會被認為較低的違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風險低評級高的機構不是安全,當年歐債危機爆發的時候,希臘的評級便是A—的。 債卷有什麼好處? 買債券的好處主要有三個: 1.持有債券能提供穩定得收入。 買債券收息的話,你的債仔會定期過戶指定的金額到你的戶口,不會因為經濟不景而付少一點利息(當然不計算債務違約的情況),即使公司收入欠佳,都要支付利息,不同持有股票,公司在績差的時候,便會暫停發放股息。 2.債券減低手持現金的機會成本 因為即使在預測跌巿將會到來的時刻,因為機會成本的關係,投資者也不會願意把所有資產變賣並手持現金,這時,你便可以把資金暫時放在債券巿場,即使要避險一段時間,也會有人支付你利息減低機會成本。 3.債卷可以是你的情緒避風港 正如上一點,當股巿大跌巿,將部份資金轉入債巿,可以避免你因為下跌的行情而影響你的個人判斷,可以令你有更多冷靜的時間,重新部署資金。

【複利】投資最重要的第一堂課,學會後令你的財富翻倍,愛因斯坦口中的第八大奇蹟

世界七大奇蹟你可以沒去過,甚至不知道是什麼,但愛因斯坦說過的第八大奇蹟你就一定要知!第八大奇蹟就是 複利 ,而且越早知道越好,因為你往後的生活將會過得很輕鬆。直接的說,就是你可以不用為錢而工作,反而是讓錢為你工作。 雪球效應—巴菲特最愛的比喻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巴菲特 試想像,你現在坐在雪地上,要做出一個雪球。一開始你可能要用手,從地上拾起雪,再用力壓一下,形成一個小雪球。即使你放它在斜坡上,它也不會滾動。你要推一推雪球,讓它變成更大。正當它越滾越大的時候,你便可以不用再理會,讓它從山坡上一直滾下去,而且越滾越大。 巴菲特所指的「很濕的雪」是比喻很好的投資,「長的坡度」則比喻作時間,即是只要用心找一項好的投資,只要你讓它一直滾存,就會令你的本金越滾越大。假設你現時有$10,000以4%作回報率的投資,20歲開始用這$10,000投資,相比30歲時才開始,到50歲的時候所得到的總資產會差多少呢? 從上表中得出,足足相差近一萬,即是你的原來的本金。這一刻你會想,到50歲的時候,我才多$10,000,有什麼用?其實,現實的情況是你每月都儲$10,000,那到50歲時又會差多遠呢? 觀看上表的時候,有幾點是值得留意的:1.不論是20歲開始投資,還是30歲開始投資,到50歲的時候,都會跟不投資差很遠。2.時間越長,複利的威力越強,如果用20歲開始投資對比從來不投資,你可以見到,雖然都是每個月儲$10,000,頭十年相差近$280,000,但40歲時的差距是近$1,280,000,甚至去到50歲的時候,差距接近$3,370,000,每過十年的差距便越來越大。3.這一部分一開始的時候,不是說20歲跟30歲起步投資會差好遠的嗎?但上表只差$660,000,不算太多,因為上面是用4%的投資回報。如果是用大盤的回報率(大概10%),結果就會差很遠!看看下表: 可以從上表見到,只要簡單的用大盤回報,就會相差了$7,000,000!閱讀更多:新手投資者的最高內功心法,ETF—連股神巴菲特都推薦的投資工具   應該選擇$10,000,000還是$100,000 如果有人連續10日派錢給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1.每天派$10,000,0002.第一天派$100,000,第二天派$200,000,第三天派$400,000….每天派的錢會是前一天的一倍 3….2…..1……立刻答!多數的人都會選擇第一個選擇,$10,000,000跟$100,000的分別,不用想吧!但最後的答案是選擇二拿到的錢會較多。 由此看來,每派多一天,兩個選擇的差距將會大幅擴大。套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只顧著每月領高薪,就不去作投資,每天儲多一點點,用作投資,十年後滾出來的被動收入可能會比你的薪水還要多。 「72法則」 然而,未必每位都有心機去計算自己的財產會何時翻倍,因為要準確的計算需要複雜的步驟,而且未來實在太多變數,即便準確去計算都未必有意思。如果你假設未來有9% 的年回報,但可能下一年你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實際的需要,所以可以用粗略估算的方法,以節省時間。這稱為「72法則」,是我自大學開始一直使用的。   「72法則」是用72作為分子,而分母則是你的年均回報率,就會出你需要把本金翻倍的時間(以年作單位),例如你每年以4%的回報作投資,你便需要18年時間把$10,000,變成$20,000,如果年回報變成9%的就,就只需要8年,如此類推。 年回報(%) 所需時長(年) 6 12 8 9 12 6 24 3 只要用以上的方法,你不消幾秒鐘就能計出你的投資估算。

【ETF】新手投資者的最高內功心法,ETF—連股神巴菲特都推薦的投資工具!

股神巴菲特一而再,再而三提到,如果你不懂得投資,就用平均成本法,定期買入指數型基金,而指數型基金便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的其中一種。如果你不懂投資,可透過買入ETF的方式,買入一籃子的股票,藉此分散風險。而這個方式亦十分適合被動的投資者,因為你不用花太多時間,就有機會做到複式回報的效果。然而,未必所有ETF都是低風險﹕老生常談,買入前必先了解及分析你的投資的產品至為重要。本文將會為你拆解不同ETF的特性。 ETF的基本認識 ETF買賣流程有點像股票,是在股票巿場上交易的基金,追蹤指數、行業、商品或其他資產的表現,可以是追蹤單一的商品,亦可以追蹤一籃子的股票。而第一隻美國的ETF在1993年誕生,是追蹤S&P 500指數的SPY。而在香港巿場最為人熟悉的就一定是追蹤恒生指數的盈富基金(HKG:2800),現時全球有超過7,000個不同的ETF。 買ETF等於低風險? 當你剛接觸ETF時,可能會覺得買ETF的風險會較投資個股為低,因上面提到,ETF可以是追踨一籃子的股票。但其實是不一定的,因為不同的ETF是追蹤不同的產品,如果一隻ETF追縱的全是同一類別的高風險產品,例如是提供同一類產品的初創公司,那麼如果經濟踏入加息週期或有新政策出台打壓,整個ETF內的產品便會同時下跌,而這個風險未必比你單一買可口可樂等大型企業低。 被動型ETF VS 主動型ETF 主動型基金長期跑輸被動型指數基金 可能初學投資的人會認為專業的基金經理都擁有敏銳的觸覺,他們管理的基金表現一定會比只追蹤大巿的被動型基金更好,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長遠來看,有超過九成的主動型基金都跑輸被動型基金的表現。 美國9成的基金跑輸大巿,S&P 500的回報。資料來源:spglobal.com 股神巴菲特都講過,只要你運用每月定額投資的方式,就躺平都能勝過基金經理。因此,要投資獲利,從不是世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