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收租?不一定要幾百萬的,學會買REITS,制造穩定現金流

沒有足夠的金錢,但又想收租,可以怎麼辦?如果我告訴你,只需幾百元港元就能讓你成為房東,你會否心動?只要你買入房地產信託(REITS),就能安心做房東收租,不用擔心租客拒交租金,不用擔心房子需要維修,有專人代理,幫忙放租、收租、維修,而且準時把租金放入你戶口。 什麼是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 房地產信託基金是在交易所上巿的信託基金,主要投資各類型的物業包括:住宅、商場、寫字樓、工廠物業、酒店及醫院,甚至監獄。REITS就是透過不同物業的租金收入,減去營運開支,便把最少9成的收入作為股息發放給投資者,9成的股息率都是由香港證監會規定的。雖然在其他地區上巿的REITS都有些微的差別,但派息比率都是類近的。 即便說,影響REITS的價值其實是其租金收入、提升租金的能力及營運開支。 買REITS等於買地產股? 雖然香港有很多地產股都會派發很吸引的股息,而REITS又是透過買物業收租而賺取收入,驟眼看好像業務範疇類似,但實質是不同的。 REITS因為是以信託的形式去營運,證監機構對它會有較多的監管,例如之前提過要把9成的收入作分發。另外,還會規限REITS的借貨比率,以香港為例,REITS的資產負債率不可超過45%,甚至有些地方的監管機構會限制投資的種類。 而地產股的業務會相對較為多元化,香港的地產股主要透過建造物業後賣出,賺取利潤。當然,有部分都會留來長期收租,而且有很多地產股都會涉獵其他範疇,如物業管理、零售、電訊等等。再者,地產股受所的監管沒有REITS的嚴格,派息比率由董事會自行決定,亦無需被規限借貨比率,公司可依照自身的需要和能力,透過不同的融資,擴展業務需求。 閱讀更多: 什麼是股票?一文深入了解股票的魔鬼細節,從此不再做大戶的點心 投資REITS的利與弊 投資每樣產品都會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REITS都一樣。我個人傾向投資REITS,雖然不會像買成長股般一夜致富,也不像債券般有穩定的股息,但由於REITS的監管較多,分析相對簡單直接。重申一點,不是不用分析,而是較為容易上手。 優點1︰股息高 REITS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會分發9成的營運利潤給投資者,如果想透過投資來製造穩定的現金流,投資REITS便最簡單直接。以香港的REITS為例,一般會有4-9%的息率。如果你打算創造被動收入,並用股息作再投資,買賣REITS就最好不過。 優點2︰可投資不同種類的物業 有一天,你在又一城購物,心底裡覺得這個商埸的地理位置優越,管理良好,人流多,想投資又一城。可是,你沒有足夠的資金,你可怎樣?原來,又一城是一家新家坡上巿的REITS-Mapletree North Asia Commercial Trust (RW0U.SI)的旗下資產。 因此,透過REITS,你便可投資巿場上不同產業的公司,例如酒店、商場或甲級商廈等。換句話說,雖然你沒有足夠資金,都可以購買你認為有投資潛力的甲級商廈! 優點3︰流動性高 如果用REITS跟買入實質的房地產相比,REITS的流動性較高!要買入房地產的話,由睇樓、簽臨時買賣合約、申請按揭,再到成交,最少都要用數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如果一買一賣加起來,分分鐘要用你一年時間。但如果買賣REITS,整個過程可以一天都不用就完成。所以,如果你突然需要資金周轉,便不用擔心要等數個月才能在買家手中取得資金。 優點4:抗通脹 一般來說,在通脹的時候,經濟向好,房地產及租賃都會持續上升。你持有REITS,便有機會價息一齊升。 缺點1︰對息率敏感 之前提到,REITS是通過融資來增加持有資產的數量,藉以增加派息率。不過,融資比率高的信託基金,有機會因為加息週期而減少可派發收入,繼而影響股價。所以加息週期臨近的時候,REITS的價格會較為波動。 缺點2︰特定的房產風險 買REITS有機會要面對持有單一產業所帶來的巨大風險,例如2019年的新冠肺炎,全球各國收緊社交距離,實施禁飛令,各個地區都沒有旅客。如果你只投資了關於商場、酒店或渡假中心的REITS,便有機會面對重大的風險。所以在投資REITS的時候,也要分散風險,避免只投資單一巿場及單一種類的物業。 投資房地產信託基金,讓你收到穩定的股息,增加你的現金流,做到再投資的複利效果。 閱讀更多:現金不是王,現金流才是王,了解現金流的重要性,改善自己的收支

【 股票入門 】什麼是股票?一文深入了解股票的魔鬼細節,從此不再做大戶的點心

「股票就係啲紅紅綠綠嘅數字,好似啲紅綠燈咁每日轉嚟轉去。唔知點解紅色就會蝕錢,綠色就賺錢。聽人話買咩number咪買,結果睇人就賺,自己就蝕」。這個可能是作為新手的你時常感受到,但希望你看畢這篇 股票入門 後,可以深入了解什麼是股票,在投資路上重新出發。 不要投資你不了解的事物—巴菲特 閱讀更多:誰是專家 什麼是股票? 股票其實是一張證明你擁有一間公司一小部分的票據。在電腦還未發達的年代,投資者要買一間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時,會利用實物證券交易。但實物證券容易遺失及交易時間長,故現時的股票交易都會透過經紀或銀行以電子方式交易,而一般人開始投資股票的時候,都會好容易混淆股票、股東、股份及股權的詞語。 股票(Stock)—股票其實是證明你買入一間公司一小部分的票據(可以是電子版的) 股東(Shareholder)—公司股票的持有人或機構 股份(Share)—公司所有權的單位,即是多少股 股權(Equity)—代表公司所有權的分額,例如:A公司總共有10,000股股份,而你有1,000股,即代表你擁有A公司的10%股權 股價(Stock Price)—即每個單位的股份的交易價格 正常理解下,一間公司業績好的時候,股價應該上升,但這裡有一個小盲點,就是當你看見業績的時候,它公佈的是過去一段時期的表現。當然,公司過去的表現是其中一個分析方向,但投資著重的是你買入後回報。所以更正確地說,一間公司業績向好的時候,股價才應該上升,要預視公司將來的表現向好的時候,公司的價值才會向上。 持有股票的好處 這麼多人買賣股票,那當然有它的好處。然而,很多人只會看到「價升就賺,價跌就蝕」,卻忽略當中的意義,讓我分享我對持有股票的四個好處: 1.做全球最TOP公司的老闆 持有股票最好的當然是坐享其成,什麼都不用做,坐著等收錢。買股票就等於你自己買了一間公司的股份做老闆,而你所買的公司,竟然可以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公司,並且由最一流的人才營運,每年所賺的錢,可以用來派息給你,或留來為公司作進一步發展。你只要買了其股票,安坐在家,就能享受公司的發展及營利。 2.資產擁有權 正如上一段所說,買股票就等於做老闆,公司的資產就是你的資產。但這些資產在一般的情況下,只有在公司申請破產時,在所有債權人都取回應有利益後,你才可以得到應得的份額。所以,普遍認為債券等投資的風險會較股票低。 3.投票的權利 股東有權透過投票去更換管理層,甚至大股東提出公司私有化的時候,你都有權投一票,因每一個股東都是老闆之一,只是你的權利大小取決於你的股權大小。雖然一般小股民對於結果的影響力有限,但總是一個機會去協商公司的出路。 4.有限的責任 你雖然是公司的老闆,事實上公司申請破產的時候,公司的債務不會跟隨到你的個人名下。你的損失只會限於你所投入的資金。 閱讀更多:一心諗住做老闆 股票是零和遊戲?(Zero Sum Game) 零和遊戲的意思是當相方處於一個非合作博奕的時候,雙方博奕利益之和會是零,即你有錢賺就會有人蝕錢,但股票是否零和遊戲? 從買賣角度分析,你買回來的股票其實是從另一賣家的手中買回來。如果你開價$10想買A公司的股票,你覺得$10買到A公司的股票是值得的,從另一方面去看,賣家就會認為$10賣掉A公司是抵賣,這個看來是相方的非合作博奕,但卻不是零和遊戲。 首先,賣給你的A先生可以是$8蚊買回來,然後$10賣給你,而你$10買入$12賣出,這樣你和A先生就都賺了$2。而B先生從你手中用$12買入後,但股價從$12跌回$8,他就虧了$4,這便是零和遊戲。不過,股價雖有升有跌,但大部分好公司的長遠股價仍然向上,原因是他們不停的在創造價值,這就是你用$10買一間公司回來跟你用$10買石頭回來的分別。好的公司在一年後會賺取盈利,令股價向上,但石頭在一年後都係一塊石頭,價值仍然不變。由此可見,好公司的股票,從來不是零和遊戲。 然而,為何那麼多人會形容股票是零和遊戲?因為他們往往著眼於股價短期的升跌,一心只想找「水魚」高價買回自己的股票,而忽略長線的走勢。例如見某股持有三個月後,由$100升到$120,就想立即賣出,因為擔心股價跌回$100,甚至更低,當是零和遊戲般看待。事實上,一個好公司,其股價五年後由$100升到$500,這又怎會是零和遊戲呢?「香港股王」騰訊(700)亦是很好的例子。 股價與巿值的關係 「股價高等於巿值高,股價低等於沒有實力」在剛投資股票的時候,都一定會有這樣的錯覺,認為股價高的就是貴,股價低就是不值得投資。事實上,單看股價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意思的,因為每一隻股票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就好像$5買1枝可樂,$8,000蚊買1部IPHONE,你不會說IPHONE比可樂貴很多,不值得買IPHONE,因為這是巿場價格,亦是你心目中既價格。相反,如果$8,000買1枝可樂,你就會說貴。 如果要看一間公司是否財雄勢大,要看的就是巿值,巿值是股價X流通股份數目,例如A公司的股價為$50而流通股份為100,000,000,那巿值便是$5,000,000,000,以美股為例,巿值一般界定為三個級別: 大盤(高巿值)—巿值高於100億美元,會是成熟的巿場及為人熟識的公司,普遍認為投資風險較低,同樣期望回報也會相對較低,S&P 500入面的股票大部分都是在這個類型的股票。 中盤(中等巿值)—巿值介乎於30億至100億美元,巿場認為這個大小的公司都在努力增加巿場佔有率,較具增長潛力,而風險又較低巿值的低,這個類別的股票會歸納在S&P MidCap 400。 小盤(低巿值)—巿值低於30億美元,在這個巿值階級的公司, 會較蚊型,資源有限,同樣風險普遍較高。而巿值過低的股票亦有較大機會被個別投資者或機構的投資舉動而影響股價,這類型的股票可以在S&P SmallCap 600 找到。 以上只是對美股的大概分類,巿值大小的定義會根據不同的地方巿場存在差異。 拆股、合股、供股及配股,四個投資股票前必須了解的財技 見到這4組字,想必頭都大了。但在投資股票前,必須深入了解股票的股權變動計算,因為每股的股權直接影響你手上股票的實際價值。如果大股東要「使橫手」,改變遊戲規則時,只少你知道他是出哪招數去影響你。如果是對你嚴重不利的話,你需要立即離場,正如你入賭場買大小,一直以來都是1賠1的,莊家突然跟你講要1賠0.5,明眼人就知道這賭局玩一舖輸一舖,你亦會立即退出。所以,你必先了解這四個最常用的股權變動的財技,令你知道什麼時候要離場。   拆股 拆股的意思是公司將一股較高面值的股票拆成多股面值較低的股票,此舉會令公司的股份數目上升,而股價則會按比例下調,例如:如果無良公司宣布「1拆2」,即將原先1,000股面值$2的股票,拆成2,000股$1的股票。 一般情況下,公司會因為股價太高,影響到投資者的買入意慾的時候,便會考慮拆股,令每股價格減低,此舉亦會降低投資門檻,令更多投資者可以入場參與,而一些好的公司在拆股後股價都會在短期上升,因為更多投資者可以入場,令該股票的交投量及持有人都上升,例如:Tesla 2020年8月將股票「1拆5」,股價由$1,900變成$380,令更多投資者可以參與,其後公司的股價在半年內升至近$900。 合股 合股是拆股的相反,即是將面值低的股票合成一股面值較高的股票,這樣會令股份數目下跌,但股價則會按比例上升,例如:如果無良公司宣布「2合1」,即令原本2,000股$1的股票,合成1,000股$2的股票。…

【債券】債券回報低,千萬不要買?只要深入了解債券,便能創造意外的回報

一提起債券,很多人便會想起多年前的雷曼迷你債卷,如果你因為雷曼迷債事件而聽過債券,你便會覺得債券是一種難理解而且高風險的產品,但其實債券都很多元化,有高風險的,也有被巿場認為0風險的,只要你願意深入了解,不論你是初學者或者是已經有一定投資經驗的你,都能夠找到合適的產品。 什麼是債券(BOND)? 債券其實是一份借錢的欠單,是一份證明債主權益的憑證,如果你購買了債券,你便會立刻成為了債主,而放行債券的公司或者政府機構便會成為債仔了,債仔會在到期日還本金之前,定期支付利息,而債券的主要重點包括:到期日(Maturity date)—指債仔歸還債券的本金的日子債券面值(Face value)—指債券到期時,債仔會歸還的本金的面債,因為債券可以像股票一樣在公開巿場買賣,即使同樣是$1000面值的債券,在唔同時候都會有唔同的價格,有些人可能會$990買人,也有人會$1050買入,但到期的時候,他們都會同樣收到$1000。票面息率(Coupon rate)—指債仔會付的息率,息率會以百分比的形式表達,並會以債券的面值來計算,例如:一張5%的息率及$1000面值的債券,即是每年會派發$50元。但息率亦可以是浮動的,例如政府發行的I-Bond(通脹掛勾債券),便是其中一款浮息債券。付息日(Coupon payment date)—指債仔會在什麼時候支付利息,付款間隔可以是任何時間段,例如一個月、三個月、半年或一年,但一般會是半年。  閱讀更多:什麼是股票?一文深入了解股票的魔鬼細節,從此不再做大戶的點心  怎樣分別債券的好壞? 以公司債券為例,當然你可以像買股票一樣,深入分析公司的業務及背景,繼而分別他們的好壞,但其實巿場一早已為不同的公司債或政府債務分了不同的級別,巿場上主要的評級公司包括:標準普爾(S&P)、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及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Fitch Rating),每一間公司都會有一個自身設定的評級表. 如果想買入債券投資,是否只能買被評為投資級別的債券呢?其實不是,因為不同級別的公司或政府的組織,所給與的票面息率而有所不同,評級越好的公司,會給的息率就會相對減低,因為風險較低;相反,評級較差的公司,就會有較好的息率,用來彌補投資者的風險。 買債券有什麼風險? 巿場普遍認為債券的風險較股票低,因為一旦公司清盤,因為在法侓上債權人是會有較優先的權益,會比股票持有人早一步取回資產,不過,債券投資者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風險(Default Risk),而普遍的政府機構會有較高的債務評級,而且會被認為較低的違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風險低評級高的機構不是安全,當年歐債危機爆發的時候,希臘的評級便是A—的。 債卷有什麼好處? 買債券的好處主要有三個: 1.持有債券能提供穩定得收入。 買債券收息的話,你的債仔會定期過戶指定的金額到你的戶口,不會因為經濟不景而付少一點利息(當然不計算債務違約的情況),即使公司收入欠佳,都要支付利息,不同持有股票,公司在績差的時候,便會暫停發放股息。 2.債券減低手持現金的機會成本 因為即使在預測跌巿將會到來的時刻,因為機會成本的關係,投資者也不會願意把所有資產變賣並手持現金,這時,你便可以把資金暫時放在債券巿場,即使要避險一段時間,也會有人支付你利息減低機會成本。 3.債卷可以是你的情緒避風港 正如上一點,當股巿大跌巿,將部份資金轉入債巿,可以避免你因為下跌的行情而影響你的個人判斷,可以令你有更多冷靜的時間,重新部署資金。

【複利】投資最重要的第一堂課,學會後令你的財富翻倍,愛因斯坦口中的第八大奇蹟

世界七大奇蹟你可以沒去過,甚至不知道是什麼,但愛因斯坦說過的第八大奇蹟你就一定要知!第八大奇蹟就是 複利 ,而且越早知道越好,因為你往後的生活將會過得很輕鬆。直接的說,就是你可以不用為錢而工作,反而是讓錢為你工作。 雪球效應—巴菲特最愛的比喻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巴菲特 試想像,你現在坐在雪地上,要做出一個雪球。一開始你可能要用手,從地上拾起雪,再用力壓一下,形成一個小雪球。即使你放它在斜坡上,它也不會滾動。你要推一推雪球,讓它變成更大。正當它越滾越大的時候,你便可以不用再理會,讓它從山坡上一直滾下去,而且越滾越大。 巴菲特所指的「很濕的雪」是比喻很好的投資,「長的坡度」則比喻作時間,即是只要用心找一項好的投資,只要你讓它一直滾存,就會令你的本金越滾越大。假設你現時有$10,000以4%作回報率的投資,20歲開始用這$10,000投資,相比30歲時才開始,到50歲的時候所得到的總資產會差多少呢? 從上表中得出,足足相差近一萬,即是你的原來的本金。這一刻你會想,到50歲的時候,我才多$10,000,有什麼用?其實,現實的情況是你每月都儲$10,000,那到50歲時又會差多遠呢? 觀看上表的時候,有幾點是值得留意的:1.不論是20歲開始投資,還是30歲開始投資,到50歲的時候,都會跟不投資差很遠。2.時間越長,複利的威力越強,如果用20歲開始投資對比從來不投資,你可以見到,雖然都是每個月儲$10,000,頭十年相差近$280,000,但40歲時的差距是近$1,280,000,甚至去到50歲的時候,差距接近$3,370,000,每過十年的差距便越來越大。3.這一部分一開始的時候,不是說20歲跟30歲起步投資會差好遠的嗎?但上表只差$660,000,不算太多,因為上面是用4%的投資回報。如果是用大盤的回報率(大概10%),結果就會差很遠!看看下表: 可以從上表見到,只要簡單的用大盤回報,就會相差了$7,000,000!閱讀更多:新手投資者的最高內功心法,ETF—連股神巴菲特都推薦的投資工具   應該選擇$10,000,000還是$100,000 如果有人連續10日派錢給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1.每天派$10,000,0002.第一天派$100,000,第二天派$200,000,第三天派$400,000….每天派的錢會是前一天的一倍 3….2…..1……立刻答!多數的人都會選擇第一個選擇,$10,000,000跟$100,000的分別,不用想吧!但最後的答案是選擇二拿到的錢會較多。 由此看來,每派多一天,兩個選擇的差距將會大幅擴大。套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只顧著每月領高薪,就不去作投資,每天儲多一點點,用作投資,十年後滾出來的被動收入可能會比你的薪水還要多。 「72法則」 然而,未必每位都有心機去計算自己的財產會何時翻倍,因為要準確的計算需要複雜的步驟,而且未來實在太多變數,即便準確去計算都未必有意思。如果你假設未來有9% 的年回報,但可能下一年你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實際的需要,所以可以用粗略估算的方法,以節省時間。這稱為「72法則」,是我自大學開始一直使用的。   「72法則」是用72作為分子,而分母則是你的年均回報率,就會出你需要把本金翻倍的時間(以年作單位),例如你每年以4%的回報作投資,你便需要18年時間把$10,000,變成$20,000,如果年回報變成9%的就,就只需要8年,如此類推。 年回報(%) 所需時長(年) 6 12 8 9 12 6 24 3 只要用以上的方法,你不消幾秒鐘就能計出你的投資估算。

【ETF】新手投資者的最高內功心法,ETF—連股神巴菲特都推薦的投資工具!

股神巴菲特一而再,再而三提到,如果你不懂得投資,就用平均成本法,定期買入指數型基金,而指數型基金便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的其中一種。如果你不懂投資,可透過買入ETF的方式,買入一籃子的股票,藉此分散風險。而這個方式亦十分適合被動的投資者,因為你不用花太多時間,就有機會做到複式回報的效果。然而,未必所有ETF都是低風險﹕老生常談,買入前必先了解及分析你的投資的產品至為重要。本文將會為你拆解不同ETF的特性。 ETF的基本認識 ETF買賣流程有點像股票,是在股票巿場上交易的基金,追蹤指數、行業、商品或其他資產的表現,可以是追蹤單一的商品,亦可以追蹤一籃子的股票。而第一隻美國的ETF在1993年誕生,是追蹤S&P 500指數的SPY。而在香港巿場最為人熟悉的就一定是追蹤恒生指數的盈富基金(HKG:2800),現時全球有超過7,000個不同的ETF。 買ETF等於低風險? 當你剛接觸ETF時,可能會覺得買ETF的風險會較投資個股為低,因上面提到,ETF可以是追踨一籃子的股票。但其實是不一定的,因為不同的ETF是追蹤不同的產品,如果一隻ETF追縱的全是同一類別的高風險產品,例如是提供同一類產品的初創公司,那麼如果經濟踏入加息週期或有新政策出台打壓,整個ETF內的產品便會同時下跌,而這個風險未必比你單一買可口可樂等大型企業低。 被動型ETF VS 主動型ETF 主動型基金長期跑輸被動型指數基金 可能初學投資的人會認為專業的基金經理都擁有敏銳的觸覺,他們管理的基金表現一定會比只追蹤大巿的被動型基金更好,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長遠來看,有超過九成的主動型基金都跑輸被動型基金的表現。 美國9成的基金跑輸大巿,S&P 500的回報。資料來源:spglobal.com 股神巴菲特都講過,只要你運用每月定額投資的方式,就躺平都能勝過基金經理。因此,要投資獲利,從不是世紀難題。

現金不是王, 現金流 才是王,了解現金流的重要性,改善自己的收支

「Cash is King」中文即現金為王,一般在熊巿的時候,投資者都會留有現金以應付日常生活,待真大跌巿的時候,從中尋找投資機會。然而,在現今的經濟環境,現金持續貶值,所以大部分時間我都不建議手持太多現金,而 現金流 才是關鍵。 閱讀更多:富人儲資產,窮人儲金錢,了解資產令你加倍富有 我叫大家不要手持太多現金,但十分建議大家留意現金流。「現金流」最常見是在分析公司的營運表現時出現,但事實上,也可套用在個人的理財上。 現金流 是什麼? 現金流指在一段時間內有穩定及持續的現金流入與流出。比如說,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流入」就指你的工資、投資的股息、其他收入等,「流出」則會是你的恒常支出,例如三餐、電話費、租金、保險、管理費、稅等等。 至於現金流的項目,不一定跟實質記帳的項目一樣,例如我買了一個$10,800的電話,實質的記帳會是$10,800。但若我預計會用三年,即36個月,那每個月的支出就會是$300(10800/36=300)。而如果你每天會買一杯$40的咖啡,一個月有30天,這樣的話,一個月的支出便會是$1,200(30*40=1200)。 利用現金流,你便可以更容易檢視自己是否收支平衡,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更能避免一些較大的洗費影響你儲錢的部署。 每月以 現金流 的方式做紀綠,令不必要的洗費無所遁形 很多時一些小數目,我們會付款後不以為意,$20一杯珍珠奶茶,$40一杯咖啡,一杯半杯其實不算大洗費,但如果這變成習慣的話,分分鐘你所付出的比買一部Iphone更加多。 從以上的模擬例子可以看到兩個重點: 1.清楚知道儲蓄狀況 你日常使用的記帳方式是用實際的支出,支出分佈在全年的不同時間,不同月份,較難計算平均的儲蓄是正數還是負數。透過落手做一次以上的表,你每月所儲蓄的金額便一目了然,累計一年大概儲10萬元(8055*12=96660)。 2.找出看似細小但巨大的支出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三年不換電話很慳家,但卻不介意每天上班前買一杯咖啡,一部IPhone  接近一萬元,換作現金流計算的話,不難從上面的圖表發現,支出竟比每天買一杯咖啡還要低。因此,當你細心記下你的日常開支,便可從最微少的習慣開始改變,不知不覺地令你儲到更多錢。溫馨提示一下,記帳不用做得過份仔細,因為一個月或一年的時間裡,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故不要把自己迫得太緊。 閱讀更多: 慳錢唔係去超市格價。了解自己的消費模式 創造正現金流,令你儲下第一桶金! 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後,重點就是要改變現況!要令自己有現金正流入,而方法不外乎開源節流,即增加現金流入及減少現金流出。 1.增加現金流入 增加投資 投資可以增加被動收入,從上表可以看到,每年的$2,400股息看似很少,但以年計的話,接近讓你3至4年換一部Iphone。故此,不要因本少、回報少就不作投資。那怕你每個月只多一元的淨流入,亦可聚沙成塔. 增加薪水 大部分人在增加收入方面,只會想到用投資去增加收入,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增加自己的薪金。他們往往覺得加人工的決定是在老闆身上,沒有爭取的空間。但你這樣想的話,那代表你認為自己沒有競爭力。如果是這樣,你就必需增值自己,努力學習,開拓新技能。事實上,早期出來工作的人,往往靠著頭幾年努力拼搏,人工增加一至兩倍是有可能的。如果工資都不能夠令你有安全感的話,談何有空間想投資或創業呢? 2.減少現金流出 你要知道,李嘉誠仍然帶著精工錶,巴菲特的車是TOYOTA。「小富由儉,大富由天」,每日慳少少的話,一年來計可能很多,甚至足夠儲到第一桶金。如果你自己一個住的話,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舉動,幫你慳到生活的雜費,例如出門關燈、關掉備用電器的總制、熱水爐不用時就關掉,或者嘗試自帶飯盒代替外出用膳。這些小動作的改變,會為你的現金流作出重大的改變。說一個秘密你知,我從來是低電量用戶,就連夏天我都不用交電費。如此看來,慳錢並不是遙不可及,只是事在人為。 閱讀更多:要財務自由?首先要增加被動收入,12種累積 被動收入 的方法

[Asset vs Cash]富人儲資產,窮人儲金錢,了解資產令你加倍富有

「我要做有錢人」如果這是你的人生目標的話,那從一開始你已經定錯目標。因為有錢是沒用的,大部分富有的人都不會把大量現金留在戶口。有位同事問我,「股票升咗,你唔賣出嚟賺嚟有咩用?」不知你會否都有同樣的想法,買股票就是想賺錢套現,這樣才可有錢花。換轉是我的話,可以平價買到一間好公司的股份,我可以做老闆,每年等收錢,為何我要賣了股份換來一大筆錢呢? 一心諗住做老闆   為什麼不要只儲錢? 父母由細到大教要儲錢,儲錢之後一部分可以繼續儲起,另一部分用來買自己想要的物品。窮爸爸的故事來到這裡就停了,存好的錢會繼續在銀行,沒有進一步行動。富爸爸的話,他會教你把存下來的錢再去投資,買一些好的資產,讓資產替你工作。 1.資產會帶來收入來到這裡,你可能會想,為什麼要買資產呢?買來的資產跟手上的金錢是同等值,但這只是現時的,可以觀看下圖:   現金 股票 第一年 1000 1000 第二年 1000 1040 第十年 1000 1400 假設窮爸爸跟富爸爸都在第一年各儲$1,000,但窮爸爸把他$1,000放在銀行十年,十年後都只是$1,000。至於富爸爸就利用$1,000買了一間公司的股票,假設年回報穩定的有4%,十年後他們擁有的財富價值相差了40%,但這還沒有計算複利的威力。 2.現金會貶值自1971年起,美國廢除金本位制,美金與黃金儲備脫勾,加上美國在1973年及1975年分別同沙地阿拉伯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簽訂協議,認定石油使用美金作為結算,而其餘國家又用美金作為外匯儲備,令美金擁有無可取替的地位。 正因為這個強勢的地位,聯署局在每一次金融危機都不停印鈔救巿,使美金的購買力下降,做成通貨膨賬,現金的購買力逐年減弱。 你是否記得十年前的一個午餐的價錢?大概是$20-30,現時已最少要$40-50。如果你十年前手執$1,000不作投資,現時的購買力可能已減少了40-50%。 資產及負債的基本概念 要成為富人,資產及負債是你必需要分清楚的概念,而且要令定義變得簡單。 你必需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並且盡可能購買資產。如果你想致富,這一點你必須知道。這就是第一號規則,也是僅有的一條規則。「窮爸爸。富爸爸」— 羅伯特。清崎   資產—會為你帶來收入的   負債—會為你帶來支出的 同一件物品,有些時候會資產有些時候會是負債,下面給你兩個例子: 房地產 資產—物業用於出租,並且租金減去利息、管理費、各項稅金的是正數負債—物業用於自住,未能為你帶來收入,並且要付出各樣的雜項支出 汽車 資產—物業用於出租或用於工作,並且收入減去利息、管理費、各項稅金的是正數負債—物業用於自住,未能為你帶來收入,並且要付出各樣的雜項支出   怎樣計算個人資產? 要達成財務自由,先不要去想你的被動收入有多少,應先了解你的資產淨值是正數還是負數,很多人以為自己付了首期,層樓就是自己的資產了。清楚說明一點,若你買的樓價值500萬,但你只付了三成首期,即150萬,但你的負債其實是500-150=350萬。500萬的樓價入面,只有150萬是你的資產。 要了解你的資產是正數還是負數,你可以把你的資產跟負債列出:  資產 負債   房地產車輛(當前價值)現金戶口結餘投資戶口結餘其餘有價值的東西  房貸車貸個人貸款(包括學生貨款)信用卡貸款其他債務   現在你打開一個試算表,把左邊列出的項目減去右邊的,便會得到你的資產淨值,如果你得出的是負數的話,不要灰心,一方面嘗試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想辦法減輕債務,並定期檢視,研究一下什麼地方的負債和支出出了問題。 慳錢唔係去超市格價。了解自己的消費模式    

我無買股票

無論任何人問我,我都會答,「我冇買股票。」 在我初初學投資的時候,投資書從不離手。令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都不約而同地跟我談起股票來。以下的對話內容可能你都聽過: 「學咗咁耐,有冇睇啱邊隻呀?」 「近排個市升咗好多喎,你有冇入呀?」 「尋晚又賺咗幾萬蚊!」 但當你發表意見的時候,他們會答: 「你嗰隻唔會升嫁!」 「近排唔係炒依樣喎!」 「你睇下我依隻得唔得?」 其實,從同事或朋友交談中,大概了解到散戶的投資心理,從而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賭仔—「贏咗一蚊都大大聲講出口,輸咗就唔見人!」 專家—「無論你買咩股、咩產品,佢哋都好似睇過曬,都可以畀到意見,一眼就睇到你買既產品唔好!」 老散—「一知你學過投資,就當你係專家,咩股票佢地睇啱都走黎問下你!」 如果當你剛學投資,他們的看法一定會影響到你的想法和決定。就算你已經有些微的投資經驗,聽到別人批評你所買的股票,你便會無意中想多很多。 如果「賭仔」跟你說,「我尋晚一晚賺咗十萬!」但你看看自己手上的股票停泄不前,甚至倒跌,你或許會想,「我係咪應該放咗隻股,轉買佢嗰隻呢?」 如果「專家」指,「你買既股票唔會升架啦,巿場近期熱炒其他版塊,介紹你買第二隻啦!」你又會不會懷疑自己的看法,繼而轉股呢? 如果「散戶」問你,「你點睇隻0999呀?」你可能都會替他睇睇,因為難得自己變成「專家」,心理上都會想給意見。當你的朋友照單全收,但該股卻不如所願的走,結果輸錢就會賴在你身上。。。。 為避免以上情況發生,我建議大家一律回答,「無買股票」。 除非你真的搵了一個願意互相成長的伙伴,一同理性討論。  

要財務自由?首先要增加被動收入,12種累積 被動收入 的方法

講到要財務自由,你一定要知道什麼是 被動收入 ,大部分人都知道被動收入的意思即係你可以躺著賺錢,就算你訓覺的時候,金錢仍然會自然流進你的戶口,但你必需知道世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被動收入並唔係完全唔需要付出的。所有的被動收入都必需乎合以下的其中一項: 前期金錢的投入(買入資產) 前期時間的投入(創造資產) 唔會有一種被動收入係可以完全唔需要上面兩項的其中一項,但如果要投入時間的話咁同工作有何分別呢?工作是你需要不停的去做,手停口停,但被動收入係你只需要一開始完成左,回報會在未來浮現。 前期的金錢投入 前期的金錢投入會較容易理解,意思即係買入資產,用金錢買一些本來已經會生產價值的物件。 1.投資股票 買股票收息係最簡單,都係最易起步,易起步的意思不是容易賺錢,而是起始資金較細,其實要真正靠股票賺到可觀的被動收入,你需要好好運用經驗及研究巿場資料,買入一些業務穩健、有定期派息紀錄的股票,但當你持續投入資金,你的被動收入會隨著時間增加。 2.投資房地產信託(REITs) 初入門學習投資可能會誤會房地產信託是股票的一種,但其實買REITs更像是當房東,房地產信託是一種專門收購房地的基金,就好似夾份買樓,然後有人幫你管理,你淨係坐著收租就可以了,香港及美國上巿的REITs都指定要分派90%的獲利給股東,只要揀啱REITS就可以輕鬆做房東。 3.投資Exchange Traded Fund(ETF) ETF即係可以係交易巿場買到的基金,而基金亦分成主動型基金及被動烈指數基金,股神巴菲特建議如果沒有投資經驗或時間研究個股的人,可以定期投資到低成本的被動型的標普500指數基金,他亦都立下遺囑要求他的遺產的90%要投資到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可以指數基金是一種簡單又長遠的投資,ETF會定期派發股利,可作為你的被動收入。 4.投資房地產 買入房地產收租係大部分香港既夢想,香港「吋金呎土」,買樓的確係其中一樣需要最多資金的投資,儲首期都可能要儲十年八年,買一間黎自住都難,更何況仲要買第二間黎收租? 其實要買樓收租,又唔一定係要買第二間,可以買一間樓收租後,自己租住一間較平的樓賺取差價,必需要有正現金流的才可叫作資產。 租金收入-供樓支出-租樓支出=被動收入 5.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應該是最簡單的被動收入之一,只要將錢放到銀行一段指定的時間,期限屆滿時就可以連本帶利收回,雖然回報率較低,但可以說是零風險,除非銀行倒閉。 6.投資自動化營運生意 近年自動化的生意日益增加,以前只有類似自動版賣機,現在自助洗衣店、夾公仔店、格仔店、自助洗車屋…..或者找一些信得過的朋友,投資他們的生意,但投資生意同樣會有唔同的考慮,例如生意的可持續性、競爭力、回本期,必需清楚計算。 創造資產 大部分打工仔都會覺得創造資產不切實際,要用付出時間做一些未必有收入,未必有回報的事,不如用時間去做多一個鐘工,搵多一個鐘錢好過啦,但其實你每日長時間的工作反而會令你永遠沒有辦法達到財務自由,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你根本沒有時間去學習,沒有時間管理你的金錢,你只會一直打工,只有跳出黎,不計回報,用你一切的力量去創造一件,甚至多件令你有被動收入的資產,你才有機會跳入良性循環,當你能創造資產為你工作,你就會有更多時間去學習,從而造出更多的資產,最後達到財務自由,做你自己鍾意做的事。 6.聯盟行銷 聯盟行銷的英文是Affiliate Marketing,是一種廠商跟推廣者(KOL 或 BLOGGER)的合作關係,廠商透過推廣者來售賣產品,而推廣者可以透過連結點擊追蹤的方式去得到售賣產品的一定分成,有效的聯盟行銷需要建入自己的網絡流量,一旦成功建立,流量就會自動幫你賺錢。 7.Google adsense Google除了可以讓你付費下廣告,其實另一方面可以讓你賺到廣告收入,建立一個網站,儲網絡流量,然後在你的網站加設Google的廣告欄位,每當有人要透過你的網站,點擊廣告,你就能賺取推廣費,跟聯盟行銷有點相似,讓你的網站幫你做事。 閱讀更多:網路賺錢第一課:6個設立 部落格賺錢 的步驟,不懂程式也能夠輕鬆學會 8.銷售相片 如果你日常很喜歡影相,對影相好有興趣,但還沒有想過如何從影相賺到日常開支,可以試試把你的相片放到網上去賣,賣照片的網站有很多,例如Shutterstock,Alamy,iStock Photo,Adobe Stock...當成功賣出後,網站會給你分成,雖然一開始的時候未必可以賺到穩定收入,因為不知相片何時有人會買,但當你堅持做,平台上面越多你的照片,你就慢慢會建立一點被動的收入。 9.寫書或者電子書 寫書可算係一個一勞永逸的資產,一開始寫的時候可能要用你半年,但係當你寫好後,往後每一次有人買你的書,你都可以收取版權費,不管過多十年二十年,你的書都會在幫你「工作」賺取收入,雖然係一個看似很遙遠的目標,但一點一點做,還是可行的,如果你有細心留意,不少Youtuber同Blogger 都會有出自己的一本甚至多本書,都是同樣的原因。 10.設立課程 以前的補習社會面對面教援,近期的會把課程拍成錄像來播,其實錄製的課程可以五花百門,不止局限於教科書上的知識,有教人理財,有教人煮食,有教人創業,應有盡有,其實跟寫書一樣,只要你能為大家提供價值,有自己的長處自然有人會買。 11.作歌 作歌好多人諗到一定要搵歌星唱,賣首歌拎版權,這個當然是一種被動收入,因為每一次歌曲點播你都可以賺到版權費,其實自從Youtube 興起之後,有不少網上歌手,不停在網上發佈他們的歌曲,一首一首的累積點擊,雖然廣告費較少,但同一時間可以增加人氣,售賣自己的唱片,甚至現時興起的出售作品的NFT。 12.寫APP 寫APP賺錢可能好多人都會有諗過,成功建造一個APP後,可以透過廣告費及訂閱費賺錢,但係其實難度甚高,截至2021年,Apple store 上可供下載的程式接近350萬個,即使你懂得自己研發,維護跟巿場推廣的費用都不少,不過一但寫中一個爆炸性的APP,收入可以變得很可觀。 我同你地都一樣,依一篇可能係唔知第幾篇既X個被動收入的方法。。。個重點唔係你識多少個方法,你看過一千個方法都沒有用,如果你一個都不去試,從今天起,在上面的方法中找一個去試,落手落腳去做,其實可能你只需要一個方法,唔需要再喺GOOGLE搜尋類似的文章,成功的路有好多條,但沒有一條是不需要用腳走的。

【慳錢】慳錢唔係去超市格價,4個方法了解自己的消費模式

筆者由細到大都係一個好慳家既人,見到鍾意既野都唔會去買,就算買野都會睇下有冇平靚正既二手野,十幾年前個陣咁慳係因為想儲錢去馬丘比丘,另一方面我既家境唔富裕,屋企人由15歳開始就冇再畀零用錢我,對於一個年輕人,要自己儲十幾萬,一啲都唔容易,慢慢培養左好慳既習慣,而慳左咁多年,深明慳錢唔係去超級巿場記曬啲價錢,包米今日平左一蚊就買,而係要訓練一套慳錢既思考模式,大家都可以參考下 需要(NEED) VS 想要(WANT) 老生常談,究竟我地買野係我地想買,定真係需要買,其實我買一樣野之前,我會諗冇左依樣野對我黎講會有幾辛苦呢?對我有幾大影響呢? 同一件物品對於唔同人有唔同既意義,一部相機對於一個攝影師同一個普通人既意義唔同,如果一個攝影師,佢有必要用相機謀生,冇左相機等於冇左生活,而其他人買相機的一刻,都會覺得買部單反好似影得靚啲,放上Instagram會有多啲like,就會因為一時衝動買左,但最後都未必學懂全部功能,就放埋左一邊。 再用買衫為例,究竟我地需要幾多件衫呢?每個人需要出席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需要是可以理解的,例如:一個銷售人員需要見客,需要買多一兩件光鮮衣服,但如果你工作要著制服,一番到公司就換衫,又有冇需要有幾十件衫放衣櫃呢?但最後要幾多件只有你自己先答到。 避免消費力錯覺(Purchasing power illusion) 隨著近年科技進步,大家的生活質素提升,商家亦為普羅大眾提供了更多選擇,基層巿民較容易接觸到高端產物,即使是同類型的日用品或家電,有一樣的功能,但卻會有唔同的等級及價格。 我10個同事9個有買Dyson,你都可能有一兩件Dyson,Dyson 係消費力錯覺的最好例子,佢旗下的產品林林總總,可以睇下下表 Dyson 其他牌子 風筒 3380 295 吸塵機 5180 700 風扇 2680 499 空氣清新機 3280 999 Total 14520 2493 如果你有曬上面4樣的Dyson 產品,你總共用多左約12000蚊,當然,如果你搵廿萬一個月,12000蚊對你黎講唔算係啲咩,你番一日工就搵到,但現實係好多搵4,5萬甚至1,2萬一個月都會買。 要避免出現以上情況,可以用目的角度去思考,用最簡單最直接既方法去解決問題。 如果要買一個風筒,目的係吹乾個頭,唔係畀人睇我用dyson 風筒吹乾個頭,咁究竟$3380一個風筒同$295一個風筒有咩分別呢?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上班路途遙遠,需要買車代步,究竟應該買corolla 定買寶馬?再回想一下,你當初想買車的時候是想節省時間做更多有用的事,咁三萬蚊一架二手舊車跟三十萬一架全新車,用途根本一樣,如果你先思考目的跟要解決的問題,就可以更易搵到一個簡單又便宜的方法。 時間是最重要的金錢 財務自由的路上,我們希望用最短的時間達至財務自由,用現時的努力換來未來的自由時間,時間不單是你最重要的朋友,同樣是用作計算的單位。 在每一次要考慮重大支出時,都會用時間代替金錢去考慮,假設我現時收入大概為2000蚊日薪,如果我要買一樣2000蚊的產品,我要用一日既工作去換取,如果我用上面Dyson的例子,就要用多我一星期的工作時間,我買之前會諗,如果我唔買Dyson,我便可以早一星期退休,坐喺沙灘到chill,從而減少自己的購買意慾。 近期,我需要考慮養不養車的問題,有錢人都會話用錢去買時間,而車就係最好既例子,筆者計曬牌費,保險,停車場,油費,毎個月大概要用5000元左右,亦即是兩天半的工時,但到底我換到幾多時間呢?每天上班大概省下1小時,1×22(工作天)=22小時≈2天半工作。 基於以上的計算,養車看似合乎成本,但其實用時間計算支出有一個盲點,就是你現時的金錢,在未來會帶來投資收益,今天的一蚊,可能係五年後的兩蚊,當然有人會認為換黎既時間可以增值自己令自己將來的收入更高,筆者好同意咁做,但唔一定要用金錢黎換,坐交通工具的時間,有個司機幫你揸車,你可以靜靜地睇下書,都可以增值自己,筆者依篇分享就係坐車的時候打的,儘量碎分化時間,令自己可以做到更多事情。 減少被動支出(恒常支出) 要達到財務自由,收入跟支出同樣重要,經常聽人講被動收入,但你有冇聽過被動支出呢?被動支出的意思是你不論有冇使用該服務,而每個月都繳付的費用,很多時你不經不覺就己經每個月付費,每樣支出都可以應付到,但加起來就蠶食左你人工的一大部分,可以試下好似下表咁列出黎睇下,我用一般香港人的消費計一計數 有錢人(每月支出) 窮人(每月支出) 電話費 250 150 Netflix 63 0 Apple music 150…